本网讯(记者邵阳)日前,记者获悉,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核心项目,位于滦平县的金山岭长城一期保护修缮工程目前已进入尾声,10月底即将完工。这一工程不仅为万里长城这一精华地段筑起防护屏障,更通过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让古老长城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幸福纽带”。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整合了沿线15个省区市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好长城文化遗产,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金山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历经450余年风雨侵蚀,部分城墙受损严重。此次修缮严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原则,核心目标并非复原原貌,而是通过抢险加固防止病害扩大。施工中,施工团队坚持“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对文物实施最小干预,严格遵守传统工艺,一个工人一天只能修缮2平方米的面积。正是以这种“慢功夫”确保“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保留长城古朴风貌。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在此实现深度融合。相较于2021年工程启动时“马背人扛”运送物料的模式,如今无人机5分钟即可完成100斤物料的精准运输,大幅提升效率。天津大学科研团队更是通过8000多公里明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扫描、精确到微米的三维建模,既能发现肉眼难辨的细小风险隐患,又能复原敌楼等关键设施的原貌和功能,助力长城文化科普。科研团队还加入土样检测和气候分析的大数据,借助人工智能分析,绘制出未来几十年的长城侵蚀高风险地图,为长城预防性保护提供科学精准参考。
在守护遗产的同时,工程亦为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今年金山岭长城首次推出夜游项目,通过在步道临时布设可移动充电光源,让游客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夜爬赏星,创新体验吸引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数据显示,受益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24年滦平县旅游接待人次超900万,较2019年增长超300%,旅游综合收入近120亿元。古老长城正从文化遗产变为“活资源”,为沿线群众铺就看得见、摸得着的致富路径,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迈上新台阶。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