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维度织密森林草原防火“安全网”
2025-10-22???10时01分 浏览次数:

205个乡镇和53个国有林场扑火员带装巡护,21556名护林、护草员在17744个防火网格内往复巡查,1854个视频监控点位实施24小时监测


本网讯(记者马思稳,通讯员刘环宇)10月1日起,我市全域进入防火期,塞罕坝周边区域在9月15日已启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今年,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全市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依旧严峻。


气象部门预测显示,今年我市秋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0.5℃—1℃,大风天气偏多;夏季充沛雨水让林牧区草木长势旺盛,可燃物载量远超往年,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将持续处于高位。与此同时,秋收秋采、民俗祭祀与旅游观光活动集中,进山入林人员增多,火源管控难度陡增,“人为火”隐患风险极高。


针对严峻的防火形势,我市将“防人”作为核心,从源头管控风险。环京环塞、国有林场、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已加强巡查管控,增派人员、扩大范围、加密频次,尤其是环京4县15个乡镇及环塞的围场6个乡镇、御道口牧场管理区,管控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市1031个卡口均安排专人值班值守,严格落实“四不放行”措施;假期开放的40家涉林涉草景区在关键部位设置检查点收缴火种,加大防火宣传教育力度,增设宣传牌与道旗,并安排专人巡逻处置隐患。针对秋收农忙、秋季造林期间野外作业人员多的情况,205个乡镇和53个国有林场扑火员带装巡护,21556名护林、护草员在17744个防火网格内往复巡查,1854个视频监控点位24小时监测,防火无人机定时巡航,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管控,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


在源头管控的基础上,我市以隐患“清零”为目标,全面开展排查整治工作,确保不留死角、不漏盲区。全市推进“六项清理”常态化排查整治,建立“市级建总账、县级列分账、乡镇有台账”的管理体系,明确时限与责任。其中,坟边清理对照台账逐户对接坟主,限期清理10米内可燃物;林边、路边、矿边及隔离带分别按15米、10米、30米、50米标准清理;地边清理则由乡镇村组干部发动田主,利用秋收窗口期,通过粉碎还田、打包压块等方式清理秸秆与农作残留物。电力隐患排查方面,在对2475公里穿林线路全覆盖排查的同时,重点整治光伏、风力发电设施,对树线矛盾依法采伐清理,风光电设施配备灭火设备、清理周边可燃物并建设阻隔系统。此外,应急、林草、公安等部门联合属地乡镇(街道)、村(社区),对林牧区及周边工矿企业、加油站点、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排查,重点检查防火责任制落实、设施配备、应急预案制定及值班值守情况,发现问题立即交办整改。


队伍与装备是防火工作的重要支撑,我市按防火期要求,坚持“动态管理、科学调配”原则,配足配强相关力量。对全市274支4432人消防队伍重新摸底,按县区级100人以上、乡镇10人、林场8人、环京环塞16人的标准补齐人员,同时全面检修保养、更新防护装备、灭火机具与消防车辆,确保火情发生时“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乡镇、村两级半专业队伍按乡镇30人、村级15人标准完善体系,乡镇按1:3比例配齐个人防护装备、扑火机具与应急药品,环京环塞村配备2台风力灭火机,其他村配备1台,保障初期火灾处置效率。各县(市、区)还对生态护林员、天然林公益林护林员及自聘护林员全面梳理,清退不符合条件者并补充新人,同步开展新聘用护林员业务培训。


为筑牢全民防线,我市以“八进”为载体,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新媒体宣传矩阵,推动防火宣传进林区、牧区、景区、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家庭。针对林牧区农户,结合秋收、整地节点,护林员与乡镇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讲解燎地边、烧秸秆的危害,加密8230个村级广播和205个乡镇、53个国有林场宣传车的提示频次;针对建城区人群,在社区公告栏、电梯间投放公益广告,借助社区微信群推送防火知识与短视频。各级防火专业队伍围绕重点时段、地区与人群,开展“百车千人”走街串巷宣传,同时推进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社会普法教育,并在林牧区主要出入口、道路沿线、景区景点增设防火警示牌、悬挂宣传旗(横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防实战验证,以水灭火是扑救树冠火的有效方式,填补了相关技术空白。目前,各县(市、区)正组织维护保养1250处取水点位,因地制宜开发、升级改造具备条件的水井、水窖和塘坝,实现科学布局、精准上图。同时,强化全市32支664人以水灭火专业队伍的实战拉练演练,进一步提升队伍在复杂环境与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处置能力和灭火作战水平。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