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规模与总量均居全省首位
2025-11-18???08时32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讯(记者马思稳)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作为交通网络的“毛细血管”,是连通民生福祉、激活产业活力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我市始终锚定“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发力,今年已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893公里,超额完成750公里的年度目标任务。“十四五”以来累计建设改造6263.7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21526.5公里,建设规模与总量均稳居全省首位。

立足生态优先战略定位,我市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农村公路建设全过程。我市既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西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塞罕坝精神发源地,近年来,始终践行“两山”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围绕“三区两城”发展定位强化顶层设计,通过严格生态选线、推广就地冷再生等绿色技术、因地制宜开展绿化美化等举措,“十四五”期间已打造绿色公路776公里,实现了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

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我市以创新突破破解山区公路建设的核心难题。

作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土地与资金制约曾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拦路虎”,我市为此不断探索实践、强化要素保障。“十四五”以来,全市先后推行“田路分家”、公路与防火道统筹规划等模式,破解用地瓶颈23个,通过整合涉农资金等方式解决配套资金难题57个,推动建设质量与效益双提升,先后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11个,29条公路获评全省“美丽农村精品示范路”,4条公路入选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创新驱动下,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聚焦共享发展目标,持续织密群众出行的“幸福网”。围绕“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核心要求,我市不断优化农村路网结构,截至目前,全市202个具备条件的乡镇全部通三级以上公路,2456个行政村实现等级公路全覆盖,2000人以上村双车道通达率达96.5%,10167个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提前完成交通运输部“新三通”目标,让群众出行从“走得了”迈向“走得好”,农产品运输从“运得出”升级为“运得畅”。

在保障群众便捷出行的同时,我市始终把安全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筑牢农村公路通行的“安全屏障”。针对山高壑深、临水临崖路段多、地形地貌复杂情况,我市持续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五年来,累计完成安防工程1010.7公里、精细化提升工程896公里,改造漫水桥和过水路面238处,完成90座存量危桥改造,实现“动态清零”。获批“提升农村公路防灾减灾体系韧性”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乡道石横线入选全国首批公路安全精细化提升精品工程,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以安全为基石、以路网为纽带,我市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与产业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发展模式,加快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带动沿线种植养殖、清洁能源、文旅康养等产业蓬勃发展。其中,隆化县“七家——茅荆坝片区”今年获批交通运输部“四好农村路”推动片区产业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通过公路建设与文旅产业升级的紧密结合,成功实现“交通线”向“风景线”“产业线”的转型跨越。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