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山庄历史”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2025-07-13???10时12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讯(记者王畅)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清代多民族国家大融合的历史印记。日前,我市充分挖掘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民族融合团结历史实证重要价值,在民族文化挖掘弘扬与传播、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等方面深层次、多角度发力,精准推进“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建筑、文物和历史故事天然承载着民族团结的基因,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沉浸式”教育的生动课题。我市坚持保护第一,深化馆研联动,让文物“活起来”。启动创建河北承德世界遗产城市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通过3年时间推进56项重点任务,着力打造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承德样板”,2021年以来,实施各类文保项目58个。争取社会力量投入资金1000万元用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保护与环境提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对文化学术研究、文物研究、策展研究、园林与古建研究等学术成果进行整理分类,出版《避暑山庄博物院文集》。充分发挥避暑山庄博物院一级馆引领带动作用,打造“和合承德从远古走来”“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等基本陈列25个。全市15家中小博物馆不断丰富彰显民族文化的展陈内容。

创新传播表达,开展高水平文旅活动,在润物无声中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成功举办2024年故宫·避暑山庄新春灯会、2025年避暑山庄新春灯会、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系列特展、“千人千面·民族之美”主题文化周等活动,全方位嵌入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元素,提升游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完成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讲解词修订,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精神内涵,讲清承德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具有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提供多样性旅游产品供给,提升避暑山庄经营业态,引进春好轩指尖上的非遗、芳园居满族宫廷下午茶、沧浪屿评弹和昆曲演艺三个民族文化相关的商业业态。同时,充分发挥避暑山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精品研学线路,丰富旅游业态,延长旅游链条,做到“学”“游”深度融合。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